踏步在银杏大道上
秋风点点拂过脸颊携细雨带来金黄
彳亍至林荫小径旁
这是金秋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阶前,银杏树叶在眼前徐徐飘落,装点起了秋日最后的几分姿色,让人霎时卸下了一天的疲惫。那默默垂在树梢上的银杏叶,在傍晚时悄悄地凝成了洁白的秋霜,仿佛在预示着我们什么。
眼前的景色不禁让人心里忽然闪出了一个念头:仿佛我们赏的不是霜降的景色,而是我们经过一朝一夕的学习积累换来的似锦的未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在霜降中遨游,我们仿佛看见了那拨弄着琴弦的青女,那悠悠的琴声和着白霜飘至大地,犹如在为明日的演出作着一遍遍的演练。
秋风掠过,在层层白霜的包围之下,大地最终被抹去了青色,变得橙黄起来。遨游于霜降,那缀在树梢上的叶子,一片片宛若一把把小扇子,扇退了寒霜,凝成了饱满的金黄色,在秋风中傲立着,孕含着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那金黄似太阳,又仿佛是嵌在黄色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无惧惊涛骇浪,汇聚成那重重的黄色波涛,微微荡漾,从容而恬静。秋风雕出的一道道斑驳镶嵌在银杏树的躯干上,他们浸透了寒霜,化成了一身伤疤,静静地矗立在风中。
02
霜降·感悟
霜降之初,飒飒的秋风催促着柿子的成熟,就好像奋斗的人生,同那挂在树上的柿子并无差别,从一点点的寒霜而起,最后熬成一个个鲜红成熟的柿子,那饱经风霜的外衣下,实则深藏着一颗火热的心。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商贾布衣凭着自己的坚毅而独自闯荡,像极了那深秋霜降时节的柿子。为的是能熬成一颗成熟火热的心,只待“守得云开见月明”。
犹如田间劳作的老人,锋锐的麦芒刺伤他们的双手,额头的皱纹犹如那一道道渠沟。凄凉的秋风吹得身旁的树叶都瑟瑟发抖,可是他们却毫无畏惧之意,手中的镰刀扬起又落下,身后是一堆堆饱满的金黄的麦子。
当我们曾试图寻找深秋的真谛时,却没想到已在深秋的霜降中寻得了答案。霜降带给我们的是要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的纯粹,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一种于凄清中寻得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在繁华浮沉中获得的宁静。守得霜降,盼得云开,风静月明。
01
《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豺将捕猎之物排放,犹若祭祀。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色黄而摇落也。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02
First Frost
图片
霜降·习俗
饮酒赏菊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品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霜降水返壑
风落木归山
霜降秋将逝
进补护身安
川音青年提醒大家
霜降时节 御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