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四川音乐学院! 今天是2024年12月28日 办公登录
网站首页>>政策文件详细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党〔2018〕41号

来源/作者: 游览次数:33 发布时间:2024-12-1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党〔2018〕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 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 贯彻执行。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8年7月4日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进 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 指导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指导纲 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 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心与育德 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服务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 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心理健 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常见精神障碍 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效果明 显,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 为问题。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对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 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 务需求。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 的主导作用,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 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 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 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四、主要任务

 

1.推进知识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  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  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公共必修课程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科学规范教学内容。开发建设《大学生  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  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  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 ·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 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强心  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  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

识。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 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和新媒体平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宣传 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 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

助。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有效提升心理健 康教育实效。


3.强化咨询服务。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 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积极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 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 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 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  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遵循保密 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

 

4.加强预防干预。完善心理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仪

器。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 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

性。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 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 预工作,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 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 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五、工作保障

 

1.队伍建设。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  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  学历和专业资质,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原则上应纳 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要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设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机构的高校,

可同时纳入相应专业队伍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  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充 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2.条件保障。各高校应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备。有条件的高

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和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要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拓展基地,培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案例,辐射推动区域和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组织实施

 

1.组织管理。各级教育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积极支 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测评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 要内容。各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


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牵头负责职能部门,构建校内各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 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

 

2.评估督导。各级教育工作部门要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 委托心理学专家以及实践工作者,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评估、督导内容包括学 校重视和支持程度、机构设置情况、专项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开展辅导或咨询情况以及 工作实效等。

 

3.科学研究。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各高校要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及应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 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促进临床服务规范。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推广应用效果 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

 

全国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照本指导纲要执行。